stepbystepcryptocurrencytrading
- 编辑时间: 2021/8/16 18:16:34
- 浏览量: 180
- 作者:
.jpg)
中国到底会不会有通胀风险? 不存在的 大家最近比较关心这个过程中,中国会不会有大幅通胀的风险。
刚才我已经讲到了通胀,实际上现在 面临的是全球通胀卷土重来。
第一部曲是 大宗商品价格的上涨,很多国家采取大规模刺激,对外部效应的首部曲。
相对中国在这个过程中面临的 通胀压力还算小的。
不可否认,原材料价格上涨可能会挤压中国一部分下游企业的利润率,尤其一部分企业订单不可能及时制作,要承受成本压力。
我们可以看到从供给与需求的角度来讲,中国并不存在大规模的供需 不平衡,不像海外供应链还没有 恢复,但是消费需求在恢复,当然是不平衡的,通胀更容易上去。
包括海外还有像 美国在内,由于有财政转移支付,很多人不愿意工作,一大需求在恢复,工作岗位又招不到人,引发工资上涨劳动力通胀压力更大。
中国不存在这种情形,中国供给恢复得非常好,特别制造业和产能完全回到了疫情之前的高水平状态,需求在缓步恢复,中国并不存在供需不平衡造成的巨大通胀压力。
中国不存在所谓的滞胀 这轮大宗商品价格通胀很大程度上是源于全球因素,因为发达国家政策超量刺激,带动了像煤炭、钢铁、铜、铝、大宗商品的需求,供给侧的瓶颈也起到了掣肘的作用。
国外主要大宗商品出口国因为疫情等等原因没有完全恢复产能,在全球背景之下出现了原材料价格的上涨。
但我觉得中国一方面通过监管层可以进行窗口指导,收紧大宗商品的交易,打击投机操作行为,稳定价格。
第二中国也可以适度调整目前 市场上对于中国由于要实现 碳达峰可能对钢、煤、铝这些行业行政性市场减产,市场有这样的预期,造成了价格上涨和库存累计,但是中国完全可以调整这种预期。
比如说2030年碳达峰方案,会比较重视次序选择和主要路径的依赖,靠新能源、电气化的投资,而不仅仅是通过行政性减产。
综合来讲,中国有一些手段能部分抑制输入式的大宗商品价格通胀,回到中国的CPI核心物价,中国面临的压力不大,毕竟中国的商品和服务的供给复苏是非常迅速的,需求缓慢上升,这比美国的供需失衡比起来中国的压力是有限的,从这个角度,中国应对通胀我觉得面临的压力不会像海外那么大,并不存在所谓的滞胀。
确定市场趋势的方向从 1989年到1994年的美元兑马克,可以看出,几个市场的周转 时间与美国假期非常接近。
1).1988年1月4日,美元在新年后一改颓势。
2)、1989年9月劳动节后,美元从2马克急速下跌 到现在。
3) 1991年7月5日,美元在独立日之后达到顶峰。
4)1991年圣诞节后,美元触底回升。
5) 1993年哥伦布节后,美元 从1.59马克大幅上涨。
2.周年纪念日-- 投资者应注意1、2、3、4、5周年纪念日后的重要顶点和底点的 日子。
市场往往会在这几天出现转机。
3.趋势运行时间投资者应注意市场重要顶部或底部后的时间。
在这些时间,市场可能会出现反转。
0 条评论
最热评论
最新评论